国民党忍无可忍
李登辉“亲者痛,仇者快”的言行,在国民党内引起轩然大波,纷纷要求处分甚至开除李登辉,但国民党中央一开始采取了隐忍、低调的态度。一般认为,连战和国民党中央是担心处分李登辉将可能冲击到国民党。因为李登辉在国民党和台湾当局的最高权位上呆了12年,在中、南部和国民党内都有一定的支持者,贸然处分李登辉将可能使党内的“李系”人马出走,造成党的再次分裂。而李登辉“受害者”的形象也可能博得一些选民的同情,从而影响国民党年底的选情。
因此,对于李登辉的一再进逼,国民党一忍再忍。8月14日,国民党考核纪委委员会针对李登辉参加“台联”成立大会,达成了“暂不处理为宜”的共识,考纪会主任委员陈庚金说:“就是希望争取时间来挽留李前主席。”
但随着李登辉对国民党越来越决绝,国民党已经没有了回旋余地,不得不面对处理李登辉的问题。9月3日,国民党考纪会举行内部工作会议,寻求处分李登辉的共识。陈庚金呼吁李登辉效法民进党前主席许信良、施明德主动退党,和国民党“好聚好散”。
随后,国民党决定由全部5名副主席联袂到李登辉家拜访,但未获李登辉回应。9月14日,国民党以中央委员会名义致信李登辉,并由专人送达。全信注重“感情诉求”,但柔中带刚。信中引用了李登辉在1999年国民党党庆大会上的话——“党是我们的母亲,你我是亲爱的兄弟”,要求李登辉“对母亲要‘知恩图报、不可遗弃’,对兄弟要‘相互扶持、不可嫌弃’”,明确指出李登辉“为他党参选人助讲,公开攻讦本党之做法,实已明显违反本党党章之规定,更引起海内外广大基层同志之愤懑,纷纷要求本党迅速依党章处理。因此,本党势需适当处理,别无选择”。信的结尾部分要求李登辉,“自可声明退出本党”,“停止伤害本党团结之言行”。
对于国民党的“劝退”,李登辉在两天后回应说“要杀头,随便你”。在这种情况下,自感仁至义尽的国民党认为“长痛不如短痛”,必须尽快了结李登辉的违纪案。9月21日下午,国民党考纪会举行会议,18名委员有4名请假,与李登辉关系匪浅的黄大洲签到后又离去,13名委员经过1个多小时的讨论,确认李登辉已经严重违反了党章第43条第一项第一款“违反本党……之决议”;第二款“损害党的声誉”及第四款“恶意攻讦本党,致损害党之利益”等规定,决议撤销其中国国民党党籍。
为了体现所谓“对李前主席的尊重”,考纪委员会在4项党纪处分中选择第三重的“撤销党籍”,而非最严厉的“开除党籍”。考纪会的决定将在送交9月26日的国民党中常会备查后,通知李登辉目前所属的桃园县党部,完成李登辉违纪案的全部程度。
“一开铡”恩断情绝
国民党党纪处分决定一出,一些国民党支持群众在中央党部外放起鞭炮。国民党发言人王志刚闻后眉头紧蹙,说这是国民党最沉痛的一刻,对有人放鞭炮感到遗憾。从王志刚的说法,可以看出国民党与李登辉道别时的复杂心态。考纪会在宣布撤销李登辉党籍时,强调是“最沉痛的决定”,刻意摆出“壮士断腕”的哀兵姿态,企图博取社会舆论的同情和党内亲李人士的谅解,尽量减少“铡李”对国民党的冲击。
国民党的党纪处分出炉后,“台联”立即召开记者会,抨击国民党“糟蹋自己”,为李登辉大鸣不平,声称李登辉“未来不可能重返国民党”(撤销、开除党籍分别可在一两年后申请复籍),也不会加入“台联”,而是“站在台湾的制高点”。李登辉本人则闭门不出,没有作出任何回应。
李登辉简历
李登辉(1923-)祖籍福建永定,出生于台湾台北县三芝乡。
1941年毕业于淡水中学,考入台北高等学校文科(即台湾师范大学前身),1943年东渡日本入帝国大学农业经济系。
1946年返台,转入台湾大学农学院农经系,参加“新民主义读书会”,1949年与曾文惠结婚,并毕业留校任教。
1952年考取公费,首次赴美,入依阿华大学,主攻农业经济与物价的关系。翌年回台,任“台湾农林厅”经济分析股长,并执教于台大。
1957年调任台湾合作金库研究员,嗣任“农复会”技正,并升任台大教授,兼中兴大学农经研究所教授。
1965年,考取美国洛克菲勒农业经济协会与康奈尔大学联合奖学金,再度赴美,入康奈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,其博士论文《台湾农工部门间之资本流通》获全美最佳博士论文奖;引起蒋经国重视。
1969年学成归台,续任台大教授,兼“农复会”农业经济组组长、顾问。
1972年为蒋经国延揽入阁,任“政务委员”,至此投身政界,为国民党新生代台籍政客骨干人物。参与制订《加速农村建设重要措施》、《农业发展条例》等,推动台湾农业向现代化转型。
1978年调任台北市长,标榜“物质与精神并重、郊区与市区均衡发展”为市政建设原则,创办“台北音乐节”,推行都市更新计划,建立公务人员训练中心、台北市资料处理中心,取得一定政绩。
1981年12月出任“台湾省主席”。
1984年被蒋经国提升为“副总统”,并进入中常会,刻意培植其为接班人。
1986年任“十二人革新小组”成员,后接替严家淦任总召集人,研拟政治革新方案。
1988年1月13日,蒋经国逝世,当天继任“总统”,旋即出任国民党代理主席,在“十三大”(即国民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)上正式当选主席。
1990年5月任第八任“总统”,嗣兼任“国家统一委员会主任委员”,“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会长”。著有“台湾农业发展的经济分析”、“台湾农业成长的过程与型态”、“农产品价格政策与水准”、“农业发展的初期条件与政策”等。
2000年5月20日,陈水扁当选台湾当局新“总统”,李登辉下台。
« 前一页12后一页 »
编辑:
zhouh